|
正值寒冬,冷风萧瑟,但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北三粮食码头却是一片沸腾。11月26日12时,随着全自动化粮食卸船机顺利出舱,满载68250吨小麦的粮食船仅用21小时便完成全部接卸,刷新粮食码头行业接卸新纪录。这是青岛港今年第二次打破该纪录,充分彰显了粮食接卸领域的专业水准与行业标杆实力,为保障今冬明春粮食供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再添硬核支撑。
粮食安全事关治国安邦与民生福祉。作为沿黄流域最大的粮食接卸基地、北方重要粮食转运枢纽,青岛港始终深刻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全国粮食产业链布局,凭借专业化粮食泊位、超大型智能筒仓群、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体系等,构建起粮食货种全链条、全方位保障,不仅稳定了国内粮油及饲料市场供应,更成为辐射带动山东、河南等腹地经济协同升级的重要引擎。
此次纪录刷新背后,是“中国智造”与精准管理的双重赋能。青岛港创新推行单船生产全线负责人机制,充分释放全自动带斗门机、卸船机等设备潜能,通过数智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等,实现“岸边设备、市提装车、装箱作业、粮食流程运输、清仓作业”五大类设备自动化运行。同时,依托“智隼”安全管控系统,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实时把控作业各环节安全状态,以智能优化与精准决策保障全流程高效畅通。
面对重点粮食接卸任务,董家口港海关、海事、边防等部门靠前服务,开辟粮食通关“绿色通道”;引航站精准研判大风气象条件、高效调度引航;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全力统筹,各方共同发力,为纪录刷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业过程中,青岛港董分公司第一时间提前摸排船期动态,通过科学规划实现船舶按时精准靠泊,同时组织专人开展清罐作业,提前清出8座筒仓,为小麦卸船预留充足空间。与此同时,预先做好设备巡查,每个舱制定阶段化作业方案,保障作业安全稳步推进。
作为国家粮食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山东港口青岛港此次再破纪录,不仅展现了“大码头、大堆场、高效率、优服务”的综合优势,更印证了我国粮食集疏运体系的强劲韧性。未来,青岛港将持续强化粮食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质效,擦亮粮食接卸“金字招牌”,以实际行动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