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两国同意暂停互征港口费和对等关税一年,为全球航运市场注入新的稳定信号。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加强双方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
习近平指出,两国经贸团队就重要经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共识。双方团队要尽快细化和敲定后续工作,将共识维护好、落实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一颗“定心丸”。中美经贸关系近期经历曲折,也给双方带来一些启示。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双方团队可以继续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谈下去,不断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时表示,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美方暂停实施相关措施后,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外,美方还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中方将相应调整针对美方上述关税的反制措施。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充分证明双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过开展对话与合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贸磋商成果来之不易,中方期待与美方共同做好落实工作,为中美经贸合作与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据了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于去年4月发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2025年4月17日,美方公布了301调查最终措施,决定自今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造船舶、中国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根据这一计划,USTR将根据中国船东及运营商每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船舶净吨位实施收费。收费标准为每净吨50美元,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按特定递增幅度逐年上调,到2028年上调为140美元。
对于在中国船厂建造的每艘船,无论船东/运营商国籍,也将按照每净吨或每卸载一个集装箱征收费用(取两者中较高者)。起始收费标准为每净吨18美元,到2028年将增至33美元;或者是每集装箱征收120美元,到2028年增至250美元。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5次。
按最新方案设置的递进征费机制测算,1艘中国船厂建造的10000TEU集装箱船停靠美国港口将被收取每航次120万美元的港口费用(约合人民币854.58万元),到2028年将增至2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80.37万元)。
美国加收港口费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中美间海运贸易造成严重破坏。作为反制措施,今年10月,交通运输部宣布于10月14日起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这是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合法权益和国际航运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举措。
根据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对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拥有船舶所有权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运营的船舶;美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的企业、其他组织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以及在美国建造的船舶,收取缴纳船舶特别港务费。起始收费标准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到2028年将增至1120元人民币。
近期,中美互相征收港口费的措施引发国际航运市场动荡,引发航运企业对未来成本上升的担忧。据悉,自10月14日相关措施生效后,中美港口间的部分船舶已经出现互征费用的情况。数艘挂靠洛杉矶、长滩及上海、宁波等主要港口的船舶,被分别征收了“港口服务费”和“特别港务费”。
对于全球航运业而言,暂停这些措施移除了短期的不确定性,并避免了可能影响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和船舶部署策略的额外港口成本。
海运服务提供商High-Trend International Group(HTCO)表示,此次暂停为公司带来了即时的、实质性的利益,预计这一发展将显着降低跨境运输成本、改善现金流稳定性,并增强投资者对HTCO增长战略的信心。
然而,部分业界人士认为,此次暂停举措虽然能带来短期缓解,但仍然存在长期不确定性。海事研究机构德路里高级经理Simon Heaney表示:“我真诚希望这项协议能具备某种永久性——这正是迄今严重缺乏的元素——让航运业能回到其核心宗旨:促进全球商业。”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Chong Ja Ian表示,美国对中国的根本担忧——即中国的造船和海事产业获得了补贴,从而“使企业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并主导市场”——仍未得到解决,一年时间不足以让美国将自身的海事与船舶行业转变为更具竞争力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