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上海将提高重型绞吸挖泥船等产品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水平,加快研发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等,开发重型破冰船,发展海洋核能,发展核动力推进装置等新型船舶推进系统等重要内容。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地,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重点造船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推动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带动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集聚力进一步扩大;船用动力环节自主配套率达到90%以上;建成3~5个国家级或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基地,产业可控力进一步增强;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自主配套率提升到8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集群发展行动、产业链优化行动、基础再造行动、绿色转型行动、数字升级行动、开放合作行动等6项主要任务,以及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提升工程、大型邮轮创新工程、深海采矿海试工程、船舶动力突破工程、智能制造应用工程、电动船舶示范工程、港口装备提质工程、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研制工程等8大重点工程。
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大型船舶企业提升产业规模实力、产品市场竞争力、供应链自主可控力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推进船海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转型、技术升级,加快迈向世界一流船海集团。加快发展高端产品,打造一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化、系列化精品船型和品牌船型,主流船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自主水平达到90%以上;加快研发绿色船舶、智能船舶,提升绿色船舶市场份额,保持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加快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基本建成覆盖主要配套产品的全球售后服务体系,打响中国船舶品牌。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突破高技术船舶,提升高附加值船型设计建造能力。增强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供给能力,推动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设计研发,形成全系列型谱;提高超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高端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和重型绞吸挖泥船等产品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水平;加快研发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突破高端海工装备,加大深远海探测、海底观测、海洋资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域装备研发力度。提升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及再气化装置、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等装备研发能力;突破深海采矿装备自主设计,开发重型破冰船、运输成套装备和勘探船等极地特种装备;研发深远海驻留浮式研究设施和远海大型风电机组浮式基础平台、安装船、运维船,发展海上风电制氢、海洋核能。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造船基地转型升级,发挥总装制造企业带动作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建设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集聚区。崇明长兴岛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集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总装制造、修理改装、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集聚区。浦东、宝山加快建设邮轮小镇和邮轮产业特色园,打造大型邮轮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和配套产业集聚区。临港新片区聚焦海洋创新园和动力之源特色园区,加快发展船舶动力及深远海装备,打造以海洋动力为引领的高端装备集聚区。
行动计划提出,提升气体运输船产业链,突破薄膜型液化天然气液货围护系统自主设计关键技术,发展B型舱等特色储运装置,自主研发蒸发率不高于0.075%/天的薄膜型围护系统,加快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和乙烷运输船自主可控能力。培育邮轮产业链,突破大型邮轮概念设计、内装设计、超规范替代设计、振动噪声控制等关键技术,自主设计15万总吨级以上大型邮轮,以大型邮轮自主设计和实船工程为引领,开展邮轮核心系统研制。夯实海洋动力产业链,突破甲醇、氨、氢等新燃料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开展甲醇燃料低中速、氨燃料低中速发动机样机研制及试验验证;推动LNG双燃料大缸径低中速发动机自主研制,实现远洋船舶装船应用,带动燃料喷射系统、电控系统、活塞环、曲轴等部件形成自主配套能力;发展大功率吊舱、全回转电动推进器、核动力推进装置等新型船舶推进系统,推动潮流能等海洋新能源装备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基础软件工程化,突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三维几何内核和三维显示引擎、软件架构等关键技术,提升船舶三维CAD软件水平,加快重大工程项目推广应用。自主开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核心算法及求解器,开展船体结构、水动力、流固耦合等多领域分析验证。攻关船舶制造机器人工艺、建造工艺流程等仿真技术,自主研发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开发满足协同设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和数字化管控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强化产业链数据流通、共享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