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青岛北船重工将从武船集团拆离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在被并入武船集团5年后,北船重工终于“重回”青岛。
据青岛媒体消息,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原本隶属于武船集团的青岛北船重工近日升格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二级子公司,将成为中国船舶集团打造青岛船舶海工基地的主力军。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岛市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中国船舶集团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年7月,青岛市与中国船舶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提出,中国船舶集团将积极支持青岛市推进经略海洋战略,推进海洋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协议签署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积极推进协议事项落实。
据了解,青岛市是中国船舶集团船舶海工和相关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业务领域贯穿船舶海工装备总装建造、设备研发配套、试验检测,及非船装备研发制造。中国船舶集团在青岛市布局了青岛北船重工、中国船柴、青岛双瑞、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简称“海装院”)、海西重机等17家企业单位,仅在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就完成投资约230亿元。
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总投资270亿元,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海西湾船舶产业基地”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投资建设的海洋工程基地组成,总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总岸线长12公里,平均码头水深12米。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是中国船舶集团国内重要的制造基地、中石油系统全国唯一、中海油系统全国最大的海工装备基地。内有造修船坞6座,海洋工程滑道11条,生产工艺装备全国领先,全部达产后,造船能力668万载重吨,修船能力200余艘,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50万吨。目前,基地内集聚了北船重工、中船柴、海油工程、海西重机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50余家,形成了以造船为龙头、船舶配套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
今年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0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通报》,青岛开发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成功入选船舶海工行业五星级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青岛市积极加强与中国船舶集团的交流合作,青岛船舶海工基地在中国船舶集团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为青岛北船重工升格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二级子公司奠定良好基础。
官网信息显示,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898年,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的三大造船产业基地之一。200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对青岛北海船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公司从青岛市区迁址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新的修船区、游艇船机区已于2004年建成投产,造船区于2008年底投产。
2011年,经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315”工程二期重大资产重组,青岛北船重工成为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2016年,根据中国船舶重工的重组计划,青岛北船重工与武船集团进行了资源和能力整合,成为武船集团控股子公司。
青岛北船重工占地面积450万平方米,造修船码头6公里,大型船坞6座,建设有600吨龙门吊6台,350吨龙门吊2台,200吨龙门吊2台。
近年来,该公司已批量建造18万吨、8.2万吨散货船和25万吨矿砂船、40万吨矿砂船、32.5万吨矿砂船及11.3万吨成品油船、1.3万吨沥青运输特种船舶、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等多种船型;成功交付挪威首座大型半潜式智能养殖渔场和“深海智能渔场”以及5.5万长吨、4万吨举力浮船坞。坞修、改装30万吨级散货船、油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LPG及特种船舶等各种类型的船舶及海洋工程修理项目。全封闭系列玻璃钢救生艇、救助艇和配套吊艇架及收放装置生产研发在国内领先;新开发铝合金高速快艇、特种材料快艇及无人艇等产品。非船产品方面,生产双护盾硬岩隧道掘进机和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等。
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北船重工手持订单共计39艘688万载重吨,包括23艘散货船、4艘325000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2艘成品油船和10艘集装箱船,手持订单交付安排一直延续至2024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青岛北船重工成功承接法国达飞轮船10艘常规动力5500TEU集装箱船订单,订单总额约40亿元。这笔订单是青岛北船重工在集装箱船市场的首次突破,标志着北船重工在船舶业由传统船型向高附加值船型转型升级,同时也是北船重工与达飞轮船继修理改装领域的又一深度合作。同时,北船重工目前正在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另外,北船重工也是北方重要的修船基地,此前还刚刚接手维修了因为堵住苏伊士运河而登上全球热搜的“长赐”号集装箱船,该船也已经于上月完成修理重新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