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安徽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助力绿色发展,“十三五”前三年,全省共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2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原煤约6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96万吨、粉尘排放32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8万吨。
近年来,我省结合区域和行业用能特点,综合运用财政、物价、环保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工业生产、建筑供暖供冷、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五大领域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着力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形成清洁、安全、高效、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
特别是2017年我省出台《关于推进安徽省电能替代的实施意见》以来,省能源局会同省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电能替代电量逐年递增,连续两年突破40亿千瓦时。
工业领域,在生产工艺需要热水、蒸汽的企业,积极推进蓄热式与直热式工业电锅炉应用;在金属加工、铸造、陶瓷、耐材、玻璃制品企业,大力推广应用电窑炉,有效减少燃煤(油)使用,工业领域三年累计电能替代电量近百亿千瓦时。
交通领域,港口岸电建设也实现新突破。安徽编发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全覆盖实施方案及分年度建设计划,已建成74个岸电桩,预计2019年将实现长江重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农业领域,皖北地区加快推进农田机井通电;在黄山、安庆、六安等茶叶主产区和宣城等烟叶主产区,推进电制茶替代燃煤(柴)制茶和热泵电烤烟替代燃煤烤烟;有序推进育苗温室和大棚种植领域冬季采暖及滴灌设施改造,完成约3000亩连栋育苗温室和2万亩草莓大棚冬季加温电能替代改造。
2019年,我省将继续挖掘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聚焦农业、工业生产、交通、文化教育等重点用能领域,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电气化、清洁高效绿色校园、工业燃煤锅炉(窑炉)、交通运输、商业餐饮、居民生活电气化等电能替代专项行动,争取完成电能替代电量48亿千瓦时,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发展,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