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疲软,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振,运力过剩问题难解,航运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15年11月,我国做出了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不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的结构优化和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为步入困境的我国航运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重生机遇。
全球航运市场仍在低位徘徊
国际贸易增速大幅放缓,全球航运市场持续性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3月发布的报告,2015年全球贸易的增长率仅为1.7%,低于2014年2.8%的增速,并仍将进一步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加息和欧洲难民危机的影响。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长率连续4年低于3%,只是金融危机发生前1990年至2008年平均年增长量的一半。而衡量世界主要船型收入水平的克拉克森综合运价指数(ClarkSea Index)在2016年同比下降37%,并在8月份跌到月度历史最低点。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触及历史最低,诸多船型的日租金仅为市场高点的1/10,更有甚者低至1/20。
2016年全球海运贸易量预计达到111亿吨,同比增长2.5%,略高于2015年的增速。但这并不代表航运市场将触底反弹,实现复苏。需求疲软、运力过剩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干散货和集装箱运输市场已连续多年处于深度低迷的状态。2016年前10个月,散货市场现货收益平均为5645美元/天,接近运营成本。干散货运力过剩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改观。集装箱运输市场在2015年已创下历史最低数据,2016年仍处于市场周期最差水平。集装箱运输需求量低于预期,同时市场上新增运力激增,使得去年集装箱船租船市场的平均收益同比下降36%。
对于航运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国际航运巨头们也并不持客观态度。商船三井首席执行官池田润一郎就表示,未来一年内航运业的复苏前景微乎其微。马士基航运受市场压力,预计将下调运价。尽管航运市场各个领域和企业都为调整市场供需平衡做出了多方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开看,供需矛盾情况仍需进一步改善。
航运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中国的航运市场以及航运企业带来许多机遇。第一,“一带一路”为中国的航运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贸易需求。“一带一路”经过亚、欧、非部分地区,途径60多个国家。两端国家的贸易市场会拉动中间国家的贸易需求,有助于欧盟的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欧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引起的经济震动将创造货量运输需求,消化运力投放,增加大船、新船的投入,优化市场结构。第二,“一带一路”完善了全球海运结构。“一带一路”沿线上还分布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随着“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开展,大量的基础性投资项目如港口、铁路、物流仓储会逐渐涌出,这就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将促使新的国际海运结构的形成。航运企业应该把握投资机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众多投资项目的建成势必会重塑国际航运新形势。
其次,“经济新常态”带来的行业改革机遇。
“新常态”指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相对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和消费服务行业慢慢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渐在减小,居民收入上升,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5年11月10日,党中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在世界各国进入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在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的双重冲击下,供需不平衡、有效服务效率不高的状态在国际航运市场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提出“供给侧改革”,对航运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为航运业“触底反弹”及改革带来重大机遇。可以预见的是,供给侧改革相较于需求侧而言,调整时间将更长,而且在短期内效益增长效果将并不明显,但依靠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进行供给侧调整将是改变我国经济与航运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改革。
再次,自贸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会。
2013年,上海设立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包括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在浙江、湖北、重庆、辽宁等7个省份设立自贸试验区。以上海自贸区对航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例,自贸区的设立将为航运企业大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经济政策条件。首先,自贸区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海自贸区促进了长三角一带加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强化了该地区的对外贸易,从而推动金融环境、生态环境的完善。其次,自贸区为航运资源聚集提供了机会。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使得上海的航运市场更加开放,航运政策得到创新,航运功能得到丰富,这促使更多的资本、资源、货物、人员向自贸区靠拢。最后,自贸区的成立促进了港航企业产业升级。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港口利用贸易便利化可吸引更多的航运企业、物流公司、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的聚集。众多公司的出现会激发产能的调整、公司结构的升级,有益于航运企业的优化升级。
另外,国际航运联盟衍生出市场环境机会。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海运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抱团取暖”。在全球前20名的航运企业中,绝大部分的航运企业结成或正在结成联盟。航运联盟的大量形成,给国际航运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第一,航运联盟增加更多大型船舶的营运,从而减少了船舶的运营成本。同一航线上,联盟的成立可以整合更多的货物资源。例如,联盟的出现可能会增加超大型船舶的使用,1.8万TEU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无论是在单位舱位成本上,还是在单位燃油成本上,都有着更高的经济性。第二,联盟可以拓宽市场。航期协调,船舱互补,航价共享,联盟中的航运企业可以通过优势资源互补,提高市场份额。第三,联盟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影响,可以增加自身与港口、铁路等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赢得航运竞争中的价格战,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赢取更为广阔的贸易市场。第四,国际航运联盟的形成,提升了航运企业的自身水平。在与国际其他优秀航运公司的合作中,我国航运企业可以在方方面面向其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合理的资金结构、成熟的船队编制的学习都可以提高国内航运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信息化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战略机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航运业发展迅速,正在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这次转变既需要“海运规模”硬实力的提升,更需要海运管理“软实力”的提升。“互联网+航运”成为航运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航运企业信息战略化是网络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下,提高海运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信息系统集成化、航运业务流程化、航运业务互联化、航运管理移动化、船岸信息一体化、信息网络全球化、价值供应链整合化、信息传递物流化都是未来航运企业的发展方向。去伪存真、去旧迎新,航运企业的大胆改革创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市场保留一席之地。航运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产能结构寻找信息化战略发展方向,实行差异化发展,抢占市场份额。航运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航运企业推进发展战略转型提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实现“互联网+”企业转型升级。
航运企业的生存发展策略
首先,合理利用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近年来,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政府管理与服务部门积极调整政策导向,力争为航运业的复苏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其一,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使得航运业发展有依靠、有支持、有方向。其二,将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依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货物周转效率,强化对港口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另外,还不断完善航运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做好航运业的“督导员”和“裁判员”,监理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的不断优化。上述政策的出台为我国航运企业走出低迷,重新踏入良性发展轨道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其次,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
经营策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多元化经营意味着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不断增加。航运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模式拓展业务领域和范围,实现多元化经营,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航运企业可以以传统的航运和物流业为依托,向工业领域适当扩展,例如船舶建造、船舶修理和集装箱制造等,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扩大收益范围;还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适当向船舶贸易和燃油贸易领域扩展,提供买卖、仓储、运输和代理等方面的服务。部分资本雄厚的航运企业还可以向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领域拓展,实现资本运营和债券融资等相结合的多元企业发展策略。
再次,整合资源促进集约化运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兼并与联合的实例屡见不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环境所作出的明智之选。航运市场长期低迷作为大概率事件体现出了国际航运业发展的严峻性,主要因为相同类型的航运企业存在同质化的经营策略,产业链配置又十分相似,各自为战等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进而使行业发展低迷。因此,整合航运界的资源配置,使得整合后的企业主营业务竞争力更突出,发展目标更为明确,规模效益不断增强,进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需要更为相符,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从而使得集约化运营更符合行业发展主流。
另外,树立低碳环保的绿色航运理念。
随着国家和社会近年来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大,绿色环保和低碳节能的企业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占据行业主流。各航运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绿色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高效使用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绿色运营理念更体现在不断优化船队规模的实践中,通过实现船型优化和运营优化,以科学合理的营运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最后,拓宽路径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航运业本身就存在着多方面多层级的风险压力,因此,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航运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航运风险、财务风险、上市公司风险等各类风险层出不穷,拓宽风险防范路径,提高防范能力是航运企业目前发展的主要课题。航运企业应该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即建立风险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发全面风险应对对策。具体通过收集和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拓宽信息来源,从而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防范措施和经营策略,并随着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风险防范的实际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