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振兴造船业迈出关键一步。作为印度最大国有船企的科钦造船厂首次承接国际航运巨头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成为印度造船业迈向全球高端船舶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单价超3.5亿元!达飞首次在印度订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近日,达飞宣布与印度科钦造船厂(Cochin Shipyard Limited,CSL)签署建造意向书,订造6艘1700TEU双燃料LNG动力支线集装箱船,成为首家在印度船厂订造双燃料集装箱船的航运巨头。这批新船将在2029年至2031年间交付,挂印度船旗。
科钦造船厂已经证实了这份订单,并称将在未来几个月将签署正式造船合同,列明技术和商业条款。根据科钦造船厂的公告,这份合同总价值超过200亿印度卢比(约合2.26亿美元)。
据印度媒体报道,达飞这批支线船每艘造价最高将达5000万美元,交易总金额约为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8亿元)。作为参考,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目前一艘传统燃料1800/2100TEU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约为32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达飞于今年5月首次宣布在印度订造集装箱船的计划,作为其更广泛区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进入印度市场已有34年,雇佣约1.7万名员工,并一直在扩大其在码头和物流领域的影响力。
达飞承诺,将在2025年年底前将4艘集装箱船转挂印度船旗,并完成1000名印度海员的招聘,同时在2026年再额外雇用500名印度海员。目前,达飞正在投资孟买附近的Nhava Sheva自由港码头和蒙德拉港(Mundra Port)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达飞是全球第三大集运公司。Alphaliner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达飞旗下船队运营701艘集装箱船,包括341艘自有船舶和360艘租入船舶,总运力约406万TEU,市占率12.3%。同时,达飞也是近几年来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上最为活跃的集运巨头之一,目前达飞在建新船多达131艘约173万TEU,仅次于地中海航运的127艘222万TEU排名全球第二。
达飞也是投资订造双燃料船最多的集运公司之一,该公司已经设立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2024年,达飞接收了12艘新建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根据达飞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年财报中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投资近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订造了153艘双燃料船,这些新船可以使用生物甲烷、生物甲醇和合成燃料等低碳燃料运营,将在2029年之前陆续交付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达飞之外,今年2月科钦造船厂还与全球第二大集运公司马士基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开展合作:以生态责任实践为中心的联合培训计划;分享技术专长以建立全球船舶维修标准;探索船舶维修、坞修和新造船机会;以及科钦造船厂员工和马士基海员的技能发展计划。
联手韩新两大船企!科钦造船厂加速迈向国际高端造船舞台
达飞的订单对于科钦造船厂以及印度造船业而言意义重大。科钦造船厂此前从未交付过集装箱船,该船厂此前承接的唯一集装箱船订单是荷兰物流公司Samskip于2023年3月订造的两艘730TEU绿色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新船计划于明年年初交付。
据悉,科钦造船厂此次接获的达飞1700TEU集装箱船,将由韩国最大造船集团HD现代提供“技术协作”支持参与建造,新船设计将基于HD现代重工的现有平台。
今年7月,HD现代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与科钦造船厂签署了《造船领域长期全面合作协议(MOU)》。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为科钦造船厂提供设计和采购援助、开展提高其生产效率并确保全球水平品质的技术合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强化培训体系等多个领域推进战略合作。特别是双方还决定共同探索在印度和海外市场的船舶接单机会。
据了解,科钦造船厂是印度最大的国有造修船厂,也是印度高科技绿色造船业的先驱。近年来,科钦造船厂一直专注于替代燃料船舶研发,包括氢燃料电池渡船和氨动力船等。DNV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钦造船厂手持订单中有多达50%为绿色船舶。
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截至目前科钦造船厂手持订单共计18艘11.6万载重吨,包括6艘多用途船、4艘海工船、2艘客渡船、2艘集装箱船、2艘杂货船和2艘挖泥船,交船期排至2027年。
除了商船之外,科钦造船厂也在探索海工领域的机遇。近期,科钦造船厂与新加坡海工巨头海庭(Seatrium)旗下Seatrium Offshore Technology(SOT)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双方在印度及亚洲地区海上领域的合作。
根据谅解备忘录,海庭能够将其工程专业知识、专用设备和海上解决方案,与科钦造船厂的基础设施、制造设施和船舶维修经验相结合,共同寻求商业机会。此次合作将重点关注亚洲地区的维护、修理和大修(MRO)项目,并计划扩展至该地区的其他海上市场。
海庭表示,该谅解备忘录为联合营销、项目执行和技术合作方面建立了框架,为与科钦造船厂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以支持区域能源转型和海上发展铺平了道路。
去年11月,科钦造船厂已经与海庭期限Seatrium Letourneau USA(SLET,原Keppel LeTourneau USA)签署协议,将共同为印度市场设计和供应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关键设备。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印度正积极拓展陆上及海上资源以增强能源安全,满足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需求。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印度将引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计到2030年日均需求量将达660万桶。
2030年跻身全球前十!印度政府重磅规划助推造船业升级
当前,在印度总理莫迪“Atmanirbhar Abhiyan(自给印度)”倡议推动下,印度正在大力扶持造船业发展,目标到2030年将当前全球造船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的印度造船业提升至全球第十位、到2047年跃居全球第五位。
“自给印度”目标是建设完备的本土供应链、产业链,推动印度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该倡议既有解决就业等迫在眉睫的民生考虑,也有推动经济复苏、振兴本土制造业的长远布局,实质是在保内需的基础上扩充产能,补齐印度的供应链、产业链短板,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印度虽拥有28家造船企业,但多以建造沿岸游船等中小型船舶为主,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船舶均无法实现自主建造,因此必须扩大建造能力。
为此,印度政府出台了《印度海洋产业愿景2030(Maritime India Vision 2030)》和《印度海洋经济愿景2047 (Maritime Amrit Kaal Vision 2047)》,还设立了约2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02.76亿元)规模的海事发展基金,为提高本国造船业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大型船舶金融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近期,印度政府批准了一项总额高达6972.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65.50亿元)的重磅计划,旨在重振印度造船业及整体海事生态系统。据印度港口、航运和水道部披露,这笔遵循四大支柱战略,其目标是重振国内造船产能、改善长期融资渠道、支持新建及改建船厂发展、并通过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法律、税收和政策改革构建“坚实有力”的海事基础设施体系。
在该计划框架下,“造船金融援助计划”(SBFAS) 将延长至 2036年3月底,为此将提供总额为2473.6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00.62亿元)的资金支持。该特定计划致力于激励印度本土造船,其中包括提供拆船信贷凭证(Shipbreaking Credit Note)机制,预计400.1亿卢比。
印度政府计划设立一个国家造船使命(National Shipbuilding Mission)机构,以统筹监督各项举措的实施。
此外,印度还将启动造船发展计划(SbDS),预算1998.9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2.12亿元),以推动国内造船能力提升至每年450万总吨(GT),支持大型造船集群建设及相关基础设施扩张,并在印度海事大学下设立印度船舶技术中心,为相关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和保险支持。
除经济效益外,该计划还将通过强化关键供应链与海上运输通道,为印度国家与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今年9月,印度国有航运公司印度国航(SCI)宣布,将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Bharat Petroleum Corporation(BPCL)及Hindustan Petroleum Corporation(HPCL)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向本土船厂订造油船。
该合资企业的成立旨在减少对外籍船舶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运输安全,同时与印度政府提出的“Aatmanirbhar Bharat”战略高度契合。通过优先采用本土建造船舶,该项目不仅强化了能源保障,还将进一步推动印度造船业的发展。
根据协议,SCI将提供技术、运营和合规方面的专业支持,而三家石油公司则将通过长期租约保障货源,确保合资公司的业务稳定推进。
印度政府计划,将本国船队的船舶数量从目前的约1500艘增加到2500艘,不仅扩充集装箱运输船队的规模,还着眼于LNG船、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汽车运输船等各类商用船舶领域。
|